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北汽121 金潇2015年赴俄专业认知实习心得与体会《游学记》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6-02 】   编辑:马柳欣慰  审核:

到达索契已是下午三时,下飞机后,走过登记桥廊,看着另一种语言写成的标语,索契欢迎你,我心想终于到了。对于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便是从机场开始的,机场的座椅,地砖的纹路,广播里播音员的声音,这些细节无不体现着这个城市的特点。

辗转几个小时大巴,终于到达了我们认知实习的第一营地——图阿不谢。到达营地时天色已晚,匆匆收拾好自己的床铺大家便在自己的小木屋中休息。当夜几乎没有沉睡,五点,便有小鸟叽叽喳喳的在窗外跳动。睡不着爬起来,想赶在太阳还未升起出去走走。走出营地不到五分钟就听到了海浪的声音,寻着渐渐清晰的涛声来到了蔚蓝的黑海畔。海风轻拂,一下扫去了昨日舟车劳顿,此刻海离我那么近,云也离我那么近。

早饭后,老师带我们熟悉营地,与俄罗斯朋友相互认识。无论去到那,与当地人成为朋友就会找到归属感,他们会带你去有趣的地方,进行各种活动,带领你融入这种文化。朋友们一起行走在营地里,与草丛里穿梭的树蜥打招呼,看巨型蜗牛慢慢向上爬,随手在榛子树上摘一颗果子给我们看,因为还没熟所以不能吃。白天的时光就这样静静地流淌,在朋友的陪伴中享受自然。

没多久上课的日子开始了,每天在学习一点俄罗斯的历史、地理、文化也觉得很有意思,一起画石头的手工课最有趣,外教带我们去海边捡石头,然后根据石头的形状颜色进行创作,通过一下午的努力,我们亲手画出了许多佳作。每当夜幕降临,热情的舞曲,精心编排的舞台剧让我们一起感受俄罗斯式的课余生活。

期待的周末来临,我们乘有轨电车去往索契,两个半小时的途经十几站,每一站停靠都有人上车或下车大概都是来海边度假的游人,偶遇一群出游的小学生也像中国学生一样带着“小黄帽”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难掩兴奋。电车将我们带向城市自然背后蕴含的活力和现代化的另一面。沿途的海岸线悠长而宁静,不管在黑海边畅游还是悠闲地晒日光浴都完美的融入到这片海景之中。

索契作为2014年冬奥会举办城市,又是山东威海的友好城市,抵达之前做过些了解好让自己对这片土地了解再深些,但真正来到这里还是被震撼到了。首先来到奥林匹克公园,每个场馆都以一位运动员的名字命名,外形也各具特色,这里曾留下无数运动员的风采,包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这里还将进行F1赛事。

不远处的洪波利亚雪山是高加索山脉的分支,一年只有四个月无雪,这里是滑雪爱好者的天堂。乘索道缓缓上升,城市越来越远、建筑越来越渺小,直到穿过云层才看到直冲云霄的山顶和残留的积雪,生于峭壁的小野花随风飘摇与我们一起呼吸着3000米的空气。流连山间却不能不反,下山后我们便就近住下。第二天漫步于索契街头,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街边的食品店里摆放的食物、花店门前的花束都看得出当地人多么热爱生活。巷子深处隐藏着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故居,走过每个角落,干净的院子、整洁的房间、满屋藏书,仿佛看到了这位伟大的作家躺在病床上却依旧坚持写作的身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亲临这部著作的诞生之地感慨万分,这里也许就是这座城市坚韧的缩影吧。

到达罗斯托夫时已是深夜,花园大街上虽已无人但古典的的建筑和闪亮的霓虹驱散了车上的睡意,望着窗外陌生而又美丽的城市,好想去他的每一条街巷走一走。

两周的自然生活后我们又回归到城市生活当中,我们的学校罗斯托夫国立建筑大学就坐落在罗斯托夫市中心。第二天早上开营仪式结束后,认识了我们慈祥而又严厉的外教达吉雅娜,她与我们一起度过在学校的日子。说到学校,起先看起来并不像大学,古朴的红砖外墙在城市中并不起眼,走进学校大堂就发现了其实内部保持着欧式建筑的恢宏于细节之处体现着校园文化。在每天去上课的路上,总能看到正在粉刷墙壁、清扫楼梯的学生,据说每年暑假学校内部都会修缮,这项工作都由在校学生完成,看到墙上的一幅幅壁画,心中不由感叹不愧是建筑大学。

每天下课后外教带领我们穿梭在大街小巷,想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这座城市。学校毗邻的花园大道是最繁华的街道,沿街都是上百年历史的建筑,南方大学、市政府、博物馆......每栋建筑每个细节都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小公园里每座的雕塑背后都有故事,鸽子就大摇大摆的在路边漫步,卖花的老婆婆静静地坐在街边望着来来往往的人流。

去了这里的集市,零散的商家坐在一旁堆砌自己的农作物,俄罗斯妇女坐在摊位前闲闲散散不张罗也不热情。我们穿梭于街道,穿梭于俄罗斯人中间。此时被真正的俄罗斯生活淹没。

这座城市的幸福感还源自于顿河,静静的顿河流淌过这片土地,承载着许多历史。作为俄罗斯第三大河,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有幸游船于顿河上,货船在岸边装卸货物,两岸的芦苇建筑慢慢后退,日光洒在平静的水面上泛起道道波光,船舱外少年纵情高歌。虽然不及海的广阔但河边的细沙踩着却很舒服,当地人游泳后悠闲地躺在河边享受来自顿河缓缓的宁静。

契科夫故居就在邻近的塔甘洛克,来到他就读的学校,教室有两扇大窗户特别明亮,坐在他曾经上课的书桌前看着黑板上的句子仿佛一下回到了那个年代。在这所男子学校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一楼有专门为犯错学生准备的“小黑屋”,不知年少时的契科夫有没有体验过。橱窗里有他在报纸上以笔名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还有他清秀的手稿。老师评价他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学生,看过他当年的成绩单就知道了。他的家在离学校不远处,小时候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小小的房子但房间整理的井井有条,看得出他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火车博物馆和康拜恩机械厂是令人震撼的,一个记录了百年以来的火车发展史,一个展现了现代化机械生产技艺。从最早的蒸汽机车到内燃机机车,不仅记录了铁路交通发展史部分机车也是战争的记录者。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现在化已经实现,参观完康拜恩公司的生产线发现他们的机械设计非常人性化,每一步都精益求精。这也与我们专业相关,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回国的日子到了,我们归心似箭却又有点不舍,一个月的游学之旅就要画上句号。天公不作美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要在莫斯科机场多停留了一会儿,听着机场广播里登机时间提示,看着来来往往的旅人,想到真的要离开这片土地了。尽管相隔万里我还是会想念那山、那海、那人。



作者/金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