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院师生志愿服务省级外事活动,再次获省委外办感谢信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06-12 】   编辑:刘宇  审核:张腾飞

近日,中共山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我院发来感谢信,对我院师生外事服务团队在“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系列活动中提供翻译和志愿服务表示感谢。信中高度评价了师生志愿者在本次活动中的优异表现,赞扬了师生们在活动期间展现出的语言专业水平以及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大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受到了中外嘉宾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系列活动是我省举办的一场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国际交往活动。顿河学院积极响应,精心组织,共选派6位俄语教师、3位英语教师和16名学生志愿者,全程参与了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州长、副州长等5个俄语省部级领导代表团和尼日利亚包齐州政府、津巴布韦驻华大使两个英语代表团的翻译和志愿服务保障。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师生们出色完成了省领导会见、友好省州长对话、省州长媒体专访、专场经贸洽谈等翻译任务。

近年来,顿河学院充分发挥语言优势,组织师生团队志愿服务山东省和济南市外事活动20余次,志愿翻译接待外国国家元首、省部级领导高级访问团30余次,服务山东高速、浪潮集团等省内中俄双边贸易企业200余家,以实际行动助力“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获省委外办、济南外办表扬信3次。此次再次收到感谢信是对我院助力外事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认可,充分彰显了我院师生服务我省外事发展,加强同“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联系的责任担当。下一步,顿河学院外事服务团队将不断发挥外事资源优势,持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在助力学校国际化水平提升中做出更多贡献。

志愿服务感悟


顿河交221 王志玮

非常荣幸能作为志愿者参与此次友城合作交流周活动,亲身感受到国际交流的开放与包容。活动期间,我不仅见证了跨文化沟通的独特魅力,更深刻体会到细节和责任的重要性。这次经历也让我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沟通能力,坚定了未来投身国际交流领域的信心。未来愿以微薄之力,为搭建友谊之桥贡献力量!


顿河土233刘馨仪

参与友城周活动志愿服务,我收获颇丰。活动中,我负责翻译给外宾对接,我用热情与专业来对待每一位参与者。面对语言差异和文化习惯不同,我努力协调沟通,确保交流的顺畅。看到友城代表们能够友好交流、共话合作,我深感自豪。这次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沟通和应变能力,更让我明白,志愿服务是传递善意、促进交流的桥梁。未来,我也会继续参加此类活动,用实际行动为中外合作贡献出自己小小的力量。


顿河土223宋荣昶

通过参加此次志愿活动,不仅让我将平时积累的俄语知识运用于实践,更使我深刻体会到外语作为通往世界的桥梁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中俄合作办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我更加坚定了以土木专业为根基、学好俄语的决心,立志为国家对外交流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顿河交221田琪

参加“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志愿者活动,是一次特别有意义的经历。刚开始还有点紧张,怕自己俄语不够好,或者做不好服务工作,但真正参与进去后,发现大家都特别友善。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国际交流与我们距离并不遥远,有时候一个微笑、一次帮忙,就能拉近距离。虽然志愿者的工作很累很辛苦,但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开阔了眼界,这次经历真的很难忘!


顿河土233 王亦博

此次作为志愿者参加友城交流周活动,让我真切体会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深刻内涵。这次经历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空间。未来,我希望能继续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贡献自己的力量,用每一次真诚的服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这段宝贵的志愿服务经历,必将成为我人生中熠熠生辉的回忆。


顿河土231 刘娅婷

参与友城周活动志愿服务,是一段满载收获的成长历程。活动中俄语搭建起我与外宾沟通的桥梁。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俄语语言能力,更让我真切感受到国际友好交流的温度,深刻理解文化互通的重要意义。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俄语知识,为中外友好交流添砖加瓦。

顿河交221周淑娴

非常荣幸能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本次友城合作交流周,切身感受到国际交流所带来的开放氛围与多元文化的交融。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跨文化沟通的独特魅力,也提升了我的俄语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我将以此次经历为起点,持续关注国际交流与城市合作,为搭建更加紧密的城市友谊桥梁贡献自己的力量。


顿河交242章洲宁

这次参加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的志愿活动,我收获特别多!作为负责接待和翻译的志愿者,一开始我特别紧张,担心自己外语表达不流畅,也怕处理不好突发情况。但和团队小伙伴一起准备资料、模拟演练时,大家互相打气、分工合作,慢慢就有了信心。活动中,我接触到一些参会者,他们分享各自的文化和工作,我发现只要用心倾听、主动沟通,文化差异反而能让交流更有趣。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原来国际交流不是遥远的事,我们年轻人也能通过志愿服务成为友好交流的小桥梁。虽然过程中我也暴露了专业术语储备不足的问题,但这也激励我以后要多学多练,下次再参与这样的活动,我相信一定能做得更好!

(文图/刘庆祥)